为中国互联网界输送了无数大佬的神秘机构,揭开面纱
返回

为中国互联网界输送了无数大佬的神秘机构,揭开面纱

时间:2019-12-3  编辑:邢台网络公司

  1998年夏天,李开复最初来到北京开始组建研究院的时候,带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微软要在6年内投资8000万美元,寻找到100个最杰出的研究人员。

  推动这一决定的指令,是当年来中国旅游的比尔·盖茨。

1995年盖茨新婚,带着妻子来到中国度蜜月,看到了中国大学里学生对于科技的热忱。

  清华和北大的校长提及微软亚洲研究院,都曾讲过:“比尔盖茨觉得学生们非常聪明、有创新精神、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

  所以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北京的地址从知春路的希格玛大厦,到中关村丹棱街5号,始终保持在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不到五站路的距离。

1998年,当时建立的还是“微软中国研究院”,三年以后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虽然当时微软方面“兴致勃勃”,但其实1998年,人们生活的环境和今天完全不同。录像机、BP机刚刚普及,互联网是一个陌生感很强的词汇。

当时没人注意到这个“倒腾互联网的”小小科研机构。只有王选隐约觉得微软志不在此,可能还有“远大战略”。

所以当年有钱也招不到人,主要是门槛高、刚起步、当年信息流通还慢。这比尔盖茨给的8000万美元,不太好花啊。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田江森曾经说过,我们“招聪明的人,没有限制。”

但“聪明的人”定义是什么呢?

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一个研究员是沈向洋(被称为硅谷的“中国之光”),沈向洋很聪明,聪明到什么程度?

他13岁就高中毕业,考入了东南大学少年班,是当时学校年龄最小的学生,之后又去了美国深造。

  博士一毕业,沈向洋就加入了微软,他以研究员身份加入位于雷德蒙德的微软研究院总部。1999 年,沈向洋回国加入了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不过如此聪明的沈向洋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为公司的地板选颜色。

还有前不久刚刚被评为院士的王坚,他是李开复三顾茅庐、挖了两年,才寻来的人才。

团队建立得十分困难。直到成立当天,微软中国研究院也只有 6 名成员。

跪着走完

  在成立之初,经过一番艰难组队,李开复遇见了影响中国未来 AI 产业里的重量级人物:洪小文、张亚勤、王坚、张宏江、张益肇、李世鹏等人。


  成立后的第二年,1999年春节前,当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开始大规模招揽人才,触角几乎覆盖了所有一流科研院校。

  《经济日报》说微软中国研究院“一网”就“网”了十几位拔尖人才。与此同时,这个“小小的机构”也在专业层面上不断进步。

  例如,当时的计算组主任研究员的沈向洋被激发了非同寻常的学术斗志,他立志:5 年内发表论文数超过麻省理工学院。

  2000 年,计算机科研领域最富盛名的国际图形学年会 SIGGRAPH 收录了一篇论文,论文上出现了一个团队的名字,那就是沈向洋团队。

当时不少人对沈向洋说的“超过麻省理工”嗤之以鼻。

  毕竟SIGGRAPH是美国计算机图形学最顶尖的年会,每年只收三、四十篇论文,麻省理工参加多少年?而微软中国才刚成立,人头都没凑够。

  但是2000年,沈向洋团队的论文被选中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这些理工男前进的方向,他们开始不分昼夜地做研究,还自嘲“忙成了狗”。

  一次王坚路过听见,看了一眼这群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男人们,开玩笑说道:“我看根本是猪狗不如。”

自己吹的牛,跪着也要实现,随后的几年内,微软中国(亚洲)研究院迎来了最为辉煌的岁月。

2003年SIGGRAPH收录了7篇,2005年SIGGRAPH收录了9篇,这相当于当年论文收录量的十分之一。

微软亚洲研究院不负众望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热的实验室,并且没有之一。

为什么微软中国研究院能在2001年后能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并且之后能打下中国AI界的几乎全部江山呢?

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研究环境。

有人评价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一个纯粹的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比大学还纯粹。

  不仅如此,和我们之前讲过的金士顿一样,没有KPI,评价每位员工的绩效的衡量标准是——影响力,即所做的项目,是否在业界产生影响力?以及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力?

最难能可贵的是,接受频繁科研人员的失败,对失败大量包容,让科研的压力变小,也适合“不熟悉商业的理工男”。

例如沈向洋也参与过商业项目,做微软的搜索引擎Bing,让沈向洋最头疼的就是类似这种问题:

今年卖了5000万台,明年卖了8000万台,后年只卖7000万台,大家就会觉得这个公司有问题,怎么只卖了7000万台?

  总结一下:进入门槛高、每个人都有科研目标、失败容忍度高、失败的压力不是特别大、整体科研氛围好、环境单纯,促进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科研目标奋斗,所以微软亚洲研究院总是在学术上,走在最前列。

而且从微软亚洲研究院里走出去的人,身上多多少少带点这种“前瞻特性”,例如王坚负责开发阿里云,这个产品之前在阿里巴巴内部一直存在争议,但他坚信“不是把人家已经做过的东西做得更好,而是要做人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黄埔军校

  去年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的第20年,当时有过一个数据,这20年间,这里发表论文5000多篇,和300多所大学合作,设立了180多个博士项目,院友人数超过7000名。

除此之外,作为人工智能的“黄埔军校”,微软亚洲研究院这20年来,走出过百度总裁、阿里云之父、金山软件CEO、小米总裁、商汤创始人等…

这里走出的500多人活跃在中国IT产业的各大企业,100多人执教于中国一流大学。

  例如,小米的总裁林斌和金山CEO张宏江就曾经是雷军挖过来的。据说,张宏江受雷军邀请参加小米2014年的年会。站在台上,他问了一句:咱们下面有多少人是从微软亚洲工程院来的?在当时就有43人举手。

  还有阿里系中,也有许多“微软门徒”,现在CV四小龙依图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林晨曦,就是和王坚一起加盟了阿里,成为阿里云的最早一批组建者。阿里云iDST团队的科学家周靖人、华先胜,技术总监初敏均来自微软,甚至连蒋凡都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过实习生。

  另外,还有同样是CV四小龙的商汤科技,从创始人汤晓鸥开始,商汤核心团队里的工程人员主要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

  还有不久前从百度退休的总裁张亚勤、联想CTO芮勇、海尔CTO赵峰等等,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中国IT界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跨国公司驻中国分部”,这个中国IT界“黄埔军校”盛誉名副其实。

  王坚曾经这样觉得微软研究院就是比尔 · 盖茨的幼儿园。其实幼儿园目前的发展是没有用的,但幼儿园是就代表着培育未来,不靠它赚钱,但是必须要做,不做不行。


<<1>>
回顶部
分享到: